◎記者 李雁爭
近日,農業和農村事務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制定并發布了《國家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中國發布的第一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
根據規劃,到2030年,我國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區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設備條件顯著改善,穩定生產和供應能力進一步提高,質量、效率和競爭力不斷提高。設施蔬菜產量占40%,畜牧業規模化率83%,設施漁業水產品占60%,設施農業機械化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到60%和70%。建設了一批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基地,國家設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樣檢驗合格率穩定在98%。
規劃明確,建設以節能為主的現代設施種植業、以高效集約為主的現代設施畜牧業、以生態健康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漁業、以倉儲保鮮干燥為主的現代物流設施;部署實施現代設施農業升級、戈壁鹽堿地現代設施種植建設、現代設施集約化育苗(苗)建設、高效節地設施畜牧建設、智能養殖漁場建設、冷鏈物流干燥設施建設等六大項目。
6月15日,農業和農村事務部在山東青島舉行了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促進會。會議明確,地方政府應加強政策支持和指導,通過投資補貼、貸款貼現利息、專項債券、設立基金等方式增加投資,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資建設現代設施農業。在推廣會議上,10家金融機構與18家設施農業企業簽訂了信用協議。專家認為,金融和社會資本投資有助于加快現代設施農業的發展。
北京農林科學院智能設備技術研究中心設施農業與智能節水技術部副主任、研究員魏曉明表示,目前我國設施農業的舊設施較多。在山東、北京等設施種植業發展較早的省份,70%以上的溫室設施建設壽命超過10年。一般存在結構空間狹小、適用性低、保溫采光能力弱、環境調控手段有限等問題,制約了單一生產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魏曉明認為,快速提高設施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點是做好主要培育、因素支持和財政支持。加強對設施農業保險的補貼,鼓勵地方政府對設施農業建設給予信貸折扣。創新設施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應用補貼,擴大設施農業領域農業機械采購補貼的試點范圍。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