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杜雨萌
見習記者毛藝融
職業教育行業再迎我國國家扶持政策。
6月13日,發改委、國家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舉辦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下稱《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適用滿足條件的產教融合型企業資本市場融資”“到2025年,我國產學融合試點區做到50個以上,試點區的突破和推動引領作用充分運用,在全國建設培養1萬之上產教融合型企業”。
從資產市場來看,A股層面,中公教育等百家公司早就合理布局高等職業教育,各種資金渠道對職業教育財政投入亦穩步增長。
順暢產教協作安全通道
提升人力資源配置
從《實施方案》很明確的五項重點項目來說,“著力構建產學融合頭雁效應”處于第一位。在其中明確指出,“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芯片、人工智能技術、工業物聯網、儲能技術、智能制造系統、生物技術、新型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其養老服務、幼兒托管、家政服務等生活服務業等領域,大力開展產學融合,塑造支持財務產業鏈重要要求的專業技能專業人才。”
對于此事,仲量聯行大中華地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主管龐溟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這也是促進職業技術培訓進一步深化高等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基礎,更加是提升高端裝備制造、戰略新興產業、服務業等領域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必然選擇。
現階段,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趨勢對技能型人才要求總產量極大。國家人社部資料顯示,預估至2025年,國內制造業十大重點區域人才緊缺接近3000數萬人,空缺率為48%。
“目前我國職業類型人才的培養和社會實際需要中間存在一定差別,主要表現在課程設置落后,理論性不夠,塑造結構性失衡等多個方面。”前程無憂高級副總裁張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說,本次多部門聯動下發《實施方案》,便是對技能型人才的薄弱環節對癥治療強化措施,有利于順暢產教協作安全通道,提高職業學校技能型人才的市場化能力水平和認可度,從有益于提升人力資源配置。
在張軍來看,從政策關心的行業,能夠看見職業類型教育行業的“兩邊化”人才的培養方位:一端提升戰略新興產業“硬技術”優秀人才,另一端豐富多彩生活服務業等領域的“軟能力”優秀人才,從人民整體上的產業結構升級發展趨勢,到關聯國計民生的生活服務類等,都有遮蓋。那也是貫徹人才強國的真實主要表現。
“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與產業要求配對度低,技術專業鏈對全產業鏈并沒有建立一套完善支撐點。”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文表明,高等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需要以產業鏈市場需求為導向。
在提高專業管理體系層面,《實施方案》堅定理想信念明確提出“一優先選擇一加速一更新改造一撤并”。
優先選擇,是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技術、新型材料、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和產業鏈必須的一批新興學科。加速,是加快構建醫護、健康養老、幼兒托管、家政服務等一批人才短缺專業。更新改造,是改造提升冶金工業、藥業、裝飾建材、紡織工業等方面的一批傳統專業。撤并,是撤并取代提供產能過剩、就業機會低、職業需求消退專業。關鍵目的就是為了,著力構建密切連接全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堅決做到“課程跟隨產業鏈走、技術專業圍住要求轉”。
“本次現行政策目標清晰、對策恰當,在教學與產業中間主旨了提升發展趨勢新興學科、加快構建緊缺專業、改造提升傳統專業、撤并淘汰落后落伍技術專業,有利于激勵一批職業教育與產業緊密聯系、產生優良生態系統產教融合型企業,以解決文化教育與產業兩層皮、文化教育不符產業鏈要求、職業教育學生就業窘境等多方面難題。”中央財大經濟發展教授蘭日旭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滿足條件公司
資本市場融資受激勵
為加快構建產教雙向互動的新格局,《實施方案》給出了完善鼓勵幫扶組成措施。在增加金融業政策扶持力度層面,適用滿足條件的產教融合型企業資本市場融資。
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企業開始尋找機遇登陸資本市場。僅1月份,“互聯網技術職業教育第一股”鉛筆在香港交易所電腦主板上市,“對焦成年人個人興趣愛好網上學習服務項目”量子科技之歌在美股上市。
A股市場中,早就有近百家公司合理布局高等職業教育。據同花順軟件iFinD資料顯示,截止到6月13日,職業類型教育概念股版塊包含101家A股上市企業,在其中,總市值在百億之上的是18家。從遮蓋行業來說,不但涉及到藥品營銷、酒店管理服務、汽車售后服務、互聯網媒體等基本技術工種行業,人工智能技術、數控加工技術、工業物聯網等行業也會有所涉及到,符合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的需要。
多層次資本市場為產學融合公司帶來了發展趨勢熱土。蘭日旭覺得,能通過混改、股份制改革、發行股票、優先選擇選擇“領頭雁型”公司上市等多元化形式為高等職業教育公司給予支持,與此同時從政策、資源等層面產生完善的激勵機制,推動課程圍住產業鏈走、技術專業圍繞要求轉持續發展。
憧憬未來,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華地區執行總監劉文駿對《證券日報》記者說,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顯著。一方面,“互聯網技術+文化教育”方式正逐漸擴大,網上趨勢明顯,以更有效的方法為學生提供教學培訓。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辦學與產學融合發展趨勢逐漸擴大,校企合作辦學與產學融合是行業發展前景,連通教育培訓機構“最后一公里”,真正解決就業問題。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